图形结构算法
介绍
图形结构是一种比树形结构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。在树形结构中,结点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,每一层上的结点都只能和上一层中的某个结点相关,但可能和下一层的多个结点相关。而在图形结构中,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可能相关。因此,图形结构通常被用于描述各种复杂的数据对象,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。
树形结构用于描述结点和结点之间的层次关系,而图形结构用于描述两个顶点之间是否有连通的关系。在计算机科学中,图形结构是最灵活的数据结构之一,很多问题都可以使用图来求解。
图的定义
图是由顶点和连接顶点的边组成的集合。图可以表示为$G=(V,E)$,其中,G表示一个图,V表示图G中所有顶点组成的集合,E表示图G中所有边组成的集合。如图1所示的图由5个顶点和6条边组成。
图有两种,一种是无向图,一种是有向图。无向图用$(V_1,V_2)$表示,有向图用$<V_1,V_2>$表示。
1.无向图
无向图是各边都没有方向的图,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间没有次序关系,如图1所示。例如,$(V_1,V_2)$和$(V_2,V_1)$表示的是相同的边。
2.有向图
有向图是各边都有方向的图,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之间有次序关系,如图2所示。每条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对$<V_1,V_2>$来表示。$<V_1,V_2>$表示从顶点$V_1$指向顶点$V_2$的一条边,$V_1$表示尾部,$V_2$表示头部,因此$<V_1,V_2>$和$<V_2,V_1>$表示两条不同的边。
图的相关术语
术语 | 含义 |
---|---|
顶点 | 一个小圆点,可以是一个事物、站点或地名等 |
边 | 一个小圆点,可以是一个事物、站点或地名等 |
无向边 | 无向图中的边,即没有方向的边 |
有向边 | 有向图中的边,即有方向的边 |
权重 | 每条边上的关联数字 |
加权图 | 带权重的图 |
非加权图 | 不带权重的图 |
邻接 | 两个顶点之间的关系。如果图有边$(u,v)$,则称顶点$v$与顶点$u$邻接 |
关联 | 顶点和边之间的关系。如果图有边$(u,v)$,则称两个顶点$v$和$u$与边$(u,v)$相关联 |
完全图 | 每个顶点都与其他顶点相邻接的图 |
路径 | 依次遍历顶点序列之间的边所形成的轨迹。没有重复顶点的路径称为简单路径。路径的长度是路径上的边的数目 |
连通 | 在无向图中,如果从顶点u到顶点v有路径,则称u和v是连通的 |
连通图 | 任意两个不同顶点都是连通的无向图 |
生成树 | 以最少的边连通图中的所有顶点,且不产生回路的连通子图。生成树通常含有图中全部的n个顶点,但只有n-1条边 |
最小生成树 | 边权重之和是所有生成树中最小的树 |
图的遍历算法
图的遍历是指从图中的某个顶点(该顶点也可称为起始点)出发,按照某种特定方式访问图中的各顶点,使每个可访问的顶点都被访问次。图的遍历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深度优先遍历(也称为深度优先搜索,简称DFS),还有一种是广度优先遍历(也叫作广度优先搜索,简称BFS)。
注意:起始点可以任意指定。起始点不同,得到的遍历序列也不相同。
深度优先遍历
深度遍历是经典的图论算法。其思路为:从一条路径的起始点开始追溯,直到到达路径的最后一个顶点;然后回溯,继续追溯下一条路径,直到到达最后的顶点;如此往复,直到没有路径为止。其遍历过程如下:
(1)以图中任一顶点$v$为出发点,首先访问顶点$v$,将其标记为已被访问。
(2)从顶点$v$的任一邻接点出发,继续进行深度优先搜索,直至图中所有和顶点$v$连通的顶点都已被访问。
(3)若此时图中仍有未被访问的顶点,则选择一个未被访问的顶点作为新的出发点,重复上述过程,直至图中所有顶点都已被访问为止。
深度优先遍历应用了堆栈数据结构。下面以如图3所示的无向图为例,介绍具体的遍历过程。
(1)假设以顶点A为起点,将顶点A压入栈,如堆栈图1所示。
(2)弹出顶点A,将顶点A的邻接点B
和C压入堆栈,如堆栈图2所示。
(3)根据堆栈“后进先出”的原则,弹出顶点C,将与顶点C相邻且未被访问过的顶点B、顶点D和顶点E压入堆栈,如堆栈图3所示。
(4)弹出顶点E,将与顶点E相邻且未被访问过的顶点D压入堆栈,如堆栈图4所示。
(5)弹出顶点D,将与顶点D相邻且未被访问过的顶点B和顶点F压入堆栈,如堆栈图5所示。
(6)弹出顶点F,由于顶点F的邻接点D已被访问过,所以无须压入堆栈,如堆栈图6所示。
(7)弹出顶点B,由于顶点B的邻接点都已被访问过,所以无须压入堆栈,如堆栈图7所示。
(8)将堆栈中的顶点依次弹出,并判断是否已经访问过,直到堆栈中无顶点可以访问为止,如堆栈图8所示。
由此可知,对图3的无向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的顺序为:顶点A、顶点C、顶点E、顶点D、顶点F、顶点B。
应用深度优先算法的函数如下:
1 |
|
广度优先遍历
广度优先遍历应用的是队列这种数据结构。其遍历结果如下:
(1)以图中的任一顶点$v$为出发点,首先访问顶点$v$。
(2)访问顶点v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$v_1,v_2,…,v_n$。
(3)按照$v_1,v_2,…,v_n$的次序,访问每个顶点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。
(4)以此类推,直到图中所有和顶点$v$连通的顶点都被访问过为止。
下面以图4所示的无向图为例,介绍广度优先遍历的具体过程。
(1)假设以顶点A为起点,将顶点A放入队列,如队列图1所示。
(2)取出顶点A,将顶点A的邻接点B和C放入队列,如队列图2所示。
(3)根据队列“先进先出”的原则,取出顶点B,将与顶点B相邻且未被访问过的顶点D和顶点E放入队列,如队列图3所示。
(4)取出顶点C,将与顶点C相邻且未被访问过的顶点F放入队列,如队列图4所示。
(5)取出顶点D,由于顶点D的邻接点B和E都已被访问过,所以无须放入队列中,如队列图5所示。
(6)取出顶点E,由于顶点E的4个邻接点都已被访问过,所以无须放入队列中,如队列图6所示。
(7)取出顶点F,由于顶点F的邻接点C和E都已被访问过,所以无须放入队列中,如队列图7所示。
这时,队列中的值都已被取出,表示图中的顶点都已被访问过。由此可知,对图4进行广度优先遍历的顺序为:顶点A、顶点B、顶点C、顶点D、顶点E、顶点F。
应用广度优先算法的函数如下:
1 |
|